雨中淬炼专业底色 实训彰显职教风采 记我校“户外课堂”里的职教匠心与成长答卷
发布日期:2025-05-09 浏览次数:283
5月8日,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生走进园博园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外实训教学。执行校长许信旺教授亲自带队,教研室主任马超及方益群、魏艳、黄凯等教师携旅游241班全体学生,在自然与人文的课堂中沉浸式学习,用坚持与热情书写了职业教育的实践篇章。
雨幕中的“行走课堂”:园林深处探文化,风雨无阻淬匠心
清晨的园博园笼罩在薄雾中,师生团队首先深入园区内极富省域特色的地方园林展区。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们沿着北方、江南、岭南等风格迥异的园林路径,实地学习地理地貌与园林艺术的融合逻辑,从假山叠石的布局中解读地域文化符号,在植物配置间领会生态旅游的设计理念。
突降的暴雨为实训增添了意外挑战,却未浇灭师生的学习热情。 当雨点砸落在俄罗斯园的廊柱间,全体人员在许信旺的带领下,于凉亭下共同朗诵高尔基的《海燕》。“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!”的铿锵之声穿透雨幕,既是对文学经典的致敬,更是师生面对困境时坚韧精神的生动写照。许信旺随即鼓励学生:“旅游行业常需应对突发环境,今天的风雨正是职业素养的试金石。”
室内实训的“沉浸探索”:城市脉络与科技赋能的双向对话
转入室内教学环节后,师生走进园区城市建设馆。通过详实的模型、数据展板与多媒体演示,学生系统解了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跃升与质量突破,尤其对合肥市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的发展定位有了立体认知。在“合肥城市旅游沉浸式体验展区”,VR技术还原的包公祠、三河古镇等景点让学生身临其境,直观感受智慧旅游对传统业态的升级作用。教师方益群结合案例讲解:“文旅融合不仅是景观叠加,更要让游客在科技体验中触摸到文化灵魂。”
名人馆里的“精神溯源”: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文化自信
午后,师生乘车前往安徽名人馆。在“文明曙光中的先祖”“智慧与创造的典范”等展厅,旅游教研室主任马超以鲍叔牙、曹操、包拯、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为脉络,串联起安徽文化的发展谱系。学生们驻足于全息投影、场景复原等展项前,聆听徽商精神、桐城派文化的深远影响,在互动问答中深化对家乡历史的认知。“原来课本里的‘徽商故里’就在我们身边!”学生王同学感叹道,“这次实训让我真正理解了‘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’的意义。”
职教初心的“实践注脚”:在真实场景中培育“知行合一”人才
此次实训是旅游管理专业“岗课赛证”融合育人模式的缩影。许信旺在总结时指出:“职业教育的魅力,在于让课堂与岗位无缝对接。今天的雨中坚守、实地研学,既是专业技能的锤炼,更是职业精神的塑造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‘山水课堂’‘人文课堂’建设,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成长为‘懂文化、会服务、能创新’的文旅人才。”
旅游管理专业近年来依托合肥丰富的文旅资源,构建了“景区实训+企业研学+赛事孵化”的实践体系,近三年学生在省级大赛中斩获金奖1项银奖2项,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2%。这场雨中的实训,不仅是一堂生动的专业课,更是职业教育“德技并修”理念的鲜活诠释——当青年学子在风雨中丈量世界,职业教育的种子已在实践的土壤里扎根生长。
从园林到展馆,从暴雨中的朗诵到名人馆的沉思,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的师生用一天的时间,在自然与人文的课堂中完成了一次关于坚持、探索与成长的“实训答卷”。而这正是职业教育的动人之处:它不仅传授技能,更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,教会学生用勇气直面风雨,以热爱拥抱世界。
(图文/马超 复审/范贤举 终审/唐中海)
- 上一篇:无
- 下一篇:AI引领课堂,数字赋能旅游 经贸旅游学院开展旅游专业观摩教学活动